新聞

2023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 - 2023年12月
建構全校英語文化 提升語文能力 開啟知識寶庫
位於元朗區的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作為一所優質基督教全人教育學校,尊重每一位學生,致力幫助他們發揮潛能、各展所長,成為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優秀人才。徐式怡校長重視學生的英語能力發展,從教學團隊、校本課程、多元活動、環境設置、閱讀平台等方面着手,營造全方位的英語氛圍,持續提升學生英語的讀、寫、聽、說水平,達至「常規課堂」與「活動學習」雙軌並行,培育優秀英語人才。
建構專業教學團隊 推動「專科專教」政策
徐校長一直強調教師專業發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勵教學團隊不斷提升教學和學術水平。學校積極貫徹「專科專教」政策,同時建立了教職員考績評核制度,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確保教學團隊持續成長和進步,學校制定了長期、中期和年度發展計劃,並設立了成功指標。此外,學校根據教師的個人專長,為各科組設立不同的專責崗位,讓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專業,展現卓越表現。在建立英文語境方面,英文科組成立了「英文氛圍組」,由經驗豐富的專科英語教師和外籍英語教師擔任專責教師,共同策劃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活動,以加深學校的全英語學習氛圍。
設計校本特色課程 發揮學生多元智能
校本管理政策使學校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和調整各項政策,更靈活地按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設計多元、全面的教學策略。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實踐校本管理理念,校董會成員均是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和專業人士。因此,在校董會的鼓勵和支持下,教學團隊推行特色課制,設計創新的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獨特的英語學習經歷。例如學校除了重視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學業成績外,亦重視照顧他們的身心靈全面發展,教學團隊為此安排了每個循環週下午 1 小時的「英語多元智能課」,幫助學生藉着以英語作為學習媒介,發揮個人的天賦潛能。
徐校長補充:「課程基於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Prof. Howard Gardner 的理論基礎,學校會透過不同英語學習活動,配合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深化他們語文、數理邏輯、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自然等八大智能的發展。」故此,教學團隊會設計各種「感官學習」訓練,當中有機結合英語學習元素,包括戲劇學習、製作造型汽球和瑜珈課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訓練學生不同部位的肌肉,同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藉着聆聽老師的英文指示,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中建立對英語應用的自信。
閱讀激發語言天賦 出版刊物展示英語成果
閱讀是拓展知識與啟發思考的鑰匙,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和閱讀興趣,學校推行多元化的閱讀計劃,從初小階段起循序漸進讓學生接觸書本世界。學校特別為初小學生購置牛津英語系列叢書《Oxford Story Tree》,老師會配合校本英語課程,教導學生圖書故事中的遣詞造句,透過有趣的故事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和學習進程。
為配合閱讀計劃順利推展,學校在各個課室設置「Reading Corner」,提供大量的英文圖書供學生隨時閱讀,豐富同學的詞彙量。同時,學校善用電子教學工具,在學生的電子學習裝置中加設英文網上閱讀平台,例如「EPIC!」和「Read with Mr Men」,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心愛的圖書。學校亦引入「National Geographic」學習平台,幫助學生擴展閱讀及知識面,該平台提供了豐富的天文、生物和科學資訊,滿足對不同知識領域的好奇心。其後,老師會進行閱讀的延伸教學,安排同學進行閱讀練習和讀後感匯報,提升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
此外,為了營造濃厚的校園閱讀文化,訓練同學的寫作能力,為他們提供英語學習成功感,學校定期出版名為《English Express》的英語校園刊物。刊物提供了一個展示學生英文寫作成果的平台,同時記錄了英語學習活動「English Fun Week」的訪問文章和活動花絮。透過《English Express》,學生和家長可以了解學校的英語教育情況,並回顧他們在英文週期間所學到的單詞和句型,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刊物同時增添了互動元素,學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參與填字遊戲或回答選擇題,以換取豐富的禮物,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英語活動實踐知識 營造愉快學習氛圍
學校在設計優質、多元的英語校本課程和閱讀計劃外,更致力使英語學習不再局限於課堂之中,因此除了 9 節常規的英語課程外,更滲透英語學習元素在不同活動中。羅建洋副校長指出:「英語不只是一種溝通工具,更是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有助學生擴闊視野、面向世界,不應被視為一門單獨學科進行教學,因為單獨成科會令英語學習和生活割裂,使知識基礎變得零散。」
為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感受到運用英語的成果,教學團隊積極推展各項英文活動。外籍英語老師不僅在小息和午息時間,在「English Garden」舉行「Give me Five」活動,藉着英語遊戲與學生互動,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會定期舉行午間英語活動「English Lounge」,透過多元化的主題活動,創建空間,讓學生與外籍英語老師進行交談及互動遊戲,於輕鬆自在的英語環境中,不自覺增進英語溝通,從而提升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此外,學校特別設立「English Broadcast」,讓學生參與節目內容的設計,並在老師的指導下擔任英語主播、短劇演員和編劇,以提升他們的英語口語和寫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習自信心。
作為學校的一大英語特色活動,「English Fun Week」着重於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鼓勵他們進行預習、應用和延伸性學習。在活動開始之前,老師會在電子平台上設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前掌握活動主題和相關詞彙;在活動進行的中期,學生會在小息時間和導修課時段,到校園的不同角落參加多樣化的活動,包括節慶攤位遊戲、校園遊蹤和電影欣賞等。這些活動根據學生的年級設計了不同的教材,以提升他們的成就感,讓學生在遊樂中融入學習;到活動的尾聲,學生需要用英語進行書面或口頭匯報,分享他們的個人感受,並從反思中完善自己的學習目標。
多元幼小銜接計劃 多元策略照顧學習需要
幼小銜接在孩子成長、學習,以及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上發揮着重要作用。學校近年進一步將「小一適應課程」融入小一課程當中,建構全面的幼小銜接計劃,配合跨學科學習元素,安排中、英、數、常、音、體、視等各科老師進行協作教學,共同推動「跨科閱讀活動」,有機結合不同學科的知識要點,藉着閱讀書籍,全面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深化知識、文化內涵,懂得將知識融會貫通,並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出來。
為幫助新生建立堅實的英語學習基礎,順利銜接至小學的英語課程,掌握不同學習方法,學校加入「牛津 RWI拼讀課程」於初小的英語校本課程中,英文科老師會教導學生原音拼合法,學習如何透過原音拼合、拆解的技巧,從而拼讀出不同英文詞彙,增加個人的詞彙量,對學生日後發展閱讀技巧、增強知識理解能力有莫大效益。
此外,學校除了參加「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更會與不同幼稚園建立緊密的溝通關係,深入了解新生的成長歷程與學習難點,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調整「小一適應課程」,以提供最適切的英語學習支援與指導。
電子教學先行者 全方位英語學習空間
學校一直與時並進,掌握資訊科技發展趨勢,致力於打造一個全方位的電子化校園,提升學與教效能。作為電子教學的先行者,學校不斷提升硬件和軟件設備,推動「互動教室」的發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培養學生與未來社會的緊密聯繫。為此,學校貫徹「學習無邊界」理念,新增了8部流動 Smart TV,供學生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進行小組討論。
羅副校長表示:「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能夠體驗到多元的學習情境,學校在課堂內外都運用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技術,為他們營造不同的學習場景,以擴展學習英語的空間並創造語言環境。除此之外,高小學生還利用 360 度攝影機,拍攝社區中的不同場景,並為學弟妹設計英文學習材料,在過程中達至教學雙長,同時收獲知識和成就感。」
此外,學校更與本地的教育科技機構合作,配合推廣校園英語氛圍的政策,於一至四年級開展「Junior STEAM Education」,貫徹跨科學習元素,糅合英語學習與 STEAM 教育,鼓勵學生發展協作、批判性和邏輯思維、解難能力、公開演講等方面的 21 世紀共通技能。活動藉着以英語作為媒介,讓小朋友可以接觸不同的科學範疇,涵蓋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物理學、工程學、天文學等不同領域,而且學習過程由學生主導,實踐「動手做」的理念,將知識學以致用。